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5月正式挂牌成为独立的二级学院,学院前身是公共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
学院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六个教研室,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四史教育》等七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截止到2024年8月31日,现有教师54人,自有专任教师46人 ,外聘教师8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办院理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服务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积极利用本土及周边丰富的红色文化、道德文化、法律文化、美丽乡村文化等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多主体与学校思政课协同育人“立体平台”,凝练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堂,扮靓多主体育人品牌。构建教学资源鲜活、课程内容创新、理论研究深入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四位一体”育人格局,持续不断地实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程,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湖南省民办高校领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与宣传普及高地。
打造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学•研•观•演”融合出新。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打造“一课一品”本土优秀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忙起来、动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亮起来。“纲要”课开展红色革命基地体验式教学活动,采用“馆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红色文化情感体验;“概论”课开展红色故事•红色经典著作阅读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对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认同;“形势与政策”等课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宣讲美丽乡村精神;“德法”课开展道德文化、法律文化探究式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知-情-意-行”逐步升华。
依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载体,建构“校•社•地”多主体服务链。学院建构“校•社•地”多主体服务链,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规划统筹本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路径研究;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阳明湖道德论坛”、“我最崇拜的人物”大赛,营造浓厚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好建强“青马学会”,组织学会成员开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青年说”系列活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校外实践基地“送课上门”或“把思政课搬到农村社区”,让思政课在多文化之旅中动起来、活起来、联起来。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砥砺深耕“三全育人”结硕果。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林伯渠纪念馆、剪伯赞纪念馆等机构单位协同举办系列活动,推进红色文化、道德文化、法律文化、美丽乡村文化融入思政课常态化,受到红网、新湖南等媒体多次报道;与吉首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常德学院等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湖南省思政课教指委、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学生代表构建多方教学评价机制,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院依托“开云足球竞彩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开云足球竞彩 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培育学科”“习近平创新思想研究中心”等平台,凝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三个学科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得开云足球竞彩 一流本科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获得开云足球竞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竞赛,荣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教师参加校级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1部,省市级课题立项10项;校级课题立项20余项。